,

朱迅:生物类似药是中国的“破局之道”

前言:中国生物制药,前途光明,道路曲折。近期,吉林大学教授、贝壳大学名誉校长朱迅在乐土论坛作“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逻辑分析及路径探讨”主题分享。围绕:新药研发趋势及我国医药发展机会、医药及医药产品国际化逻辑、中国医药产品国际化路径三个方面分享了他从业多年的洞见。

“过去5年,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以近50%的复合增长率飞速发展,2021年已达到200亿美元的规模,预计未来十年仍将以15%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,市场潜力巨大。由于生物类似药适合大规模生产,因此规模化、低成本的CDMO(合同开发生产)将成为众多生物药企的首选。生物类似药是中国生物制药的破局之道,CDMO大有可为。”朱迅在论坛上表示。


朱迅:吉林大学教授、贝壳大学名誉校长

医学博士,著名免疫学家,吉林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先后担任过国家新药咨询委员会成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,国家发改委生物技术专家咨询组成员,中国实验诊断杂志创始主编,药学进展杂志副主编,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编委,中国免疫学杂志编委等。先后参与或负责投资项目30多个,其中10余家公司已在香港、国内创业板及中小板、美国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上市。

瞄准关键痛点,以创新引发行业剧变

在谈及新药研发趋势及我国医药发展机会时,朱迅认为,“未来,创新药开发的格局不会改变,中国影响逐步提高,但获批数量不会大幅增加。药物治疗谱将发生重大变化、孤儿药占比上升,新途径、新靶点、多靶点、突破性新药将成主流。预防性、干预性、精准治疗、个体化用药将迅猛发展,联合治疗也将快速发展。我国医药发展将瞄准关键科学、关键技术、关键品种,关键痛点,以创新引发行业剧变,引领行业发展。”

未来10年,中国制造将成为重头戏

朱迅还介绍,未来10年,中国将完成医药产业的全方位的重构。中国消费、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三部曲将同时展开,中国制造将成为其中的重头戏。届时,便宜的、高质量的、满足需求的刚性药品将占据主流地位。中国在未来几年也将迎来生物类似药上市高潮。自2019年首个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,目前国内上市的已有不少于20个,超过百家企业布局,贝伐珠单抗、阿达木单抗等品种都是热门品种。根据IDG数据显示,到2025年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元。

由于生物类似药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基本相同,使用的培养基和纯化介质等耗材也大同小异,特别适合大规模生产。未来几年国内生物类似药会遇到激烈的市场竞争,也极有可能会迎来国家药品集中采购。因此规模化、低成本的CDMO就成为了众多药企在进入生物类似药市场的必然选择。据Frost&Sullivan数据,中国生物药CDMO市场从2020到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8.1%,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00亿元。这其中生物类似药将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。

朱迅预计,未来中国将在全球生物类似药生产中占据20%以上的份额,并将诞生类似芯片代工行业台积电这样的“CDMO巨无霸”。同时中国本身也肯定将成为生物类似药的巨大市场,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。